1、发生原因:
1.1病毒性因素
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禽白血病是三大主要原因,另外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的隐性或慢性感染也会引起免疫抑制。
对于病毒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疾病的主要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在没有有效疫苗控制的情况下,要加强检疫,只能检出阳性鸡后淘汰,对种群进行净化。
1.2营养因素
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抗体和补体合成的必需物质,若缺乏必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如抗体合成需要氨基酸为原料,因此必须给予机体充足的饲料蛋白;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黏膜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器官萎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在生产中要根据家禽的生长和生产需要配制饲料,保证机体产生抗体等所需的蛋白质,避免鸡群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营养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低下。当鸡群处于免疫或应激时,应加大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 和硒的添加量。
1.3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
鸡舍通风不良,大量有害气体蓄积,刺激呼吸道、眼等黏膜系统,都会使局部黏膜系统的免疫功能低下。鸡应激时血压升高,血液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升高,使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退化,导致免疫器官对抗原的应答能力降低。在生产中要给鸡群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等情况对鸡上呼吸道黏膜的损害。
1.4药物和毒物因素
许多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可破坏T 淋巴细胞,鸡体内抗体形成受到抑制。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对抗体生成也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疗程要适当,避免长期使用。
某些毒物如黄曲霉毒素可抑制禽类抗体的合成,使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现在我们意识到在家禽饲料中存在的低水平的霉菌毒素可能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被削弱、对传染性疾病和肿瘤的抵抗力降低,一些研究显示霉菌毒素和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实现的
2、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2.1加强饲养管理,把好鸡苗关,避免从带病源多的鸡场进雏。做好疫苗,例如尽量不用强毒力的法氏囊苗等都是提高鸡体免疫力的好方法。
2.2提高免疫力药物的使用。许多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如黄芪、穿心莲、黄连、黄芩、黄柏、大蒜、板蓝根、鱼腥草等可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及免疫力,还能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多糖类物质如黄芪多糖、云芝多糖、枸杞多糖、灰树花多糖、酵母多糖等可以益气补虚升阳,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
2.3微量元素硒可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山东地区的玉米普遍缺硒,在饲料中应注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