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黄金会员第1年

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  
加关注0

畜禽类、反刍动物、毛皮动物、水产类发酵饲料、浓缩料、预混料、配合饲料

搜索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文都
  • 电话:400-0531712
  • 邮件:liwendu1996mftm@163.com
  • 传真:0531-87957136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友情链接
首页 > 公司新闻 > 《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修改(省政府令第290号)(上)
公司新闻
《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修改(省政府令第290号)(上)
2015-08-12IP属地 火星18272

  2015-08-12 山东畜牧行业平台

  《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修改(省政府令第29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9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15年7月2日省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郭树清

  2015年7月20日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山东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修改的省政府规章

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2号)
  (一)将第十一条修改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乡规划,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离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二)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三)距离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畜禽交易市场、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500米以上;
  “(四)距离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1500米以上;
  “(五)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二)将第二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养殖档案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2011年2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2号公布根据2015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养殖和畜禽养殖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畜禽养殖工作应当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合理布局、规范发展、生态循环、安全高效的原则,实行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加强畜禽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养殖用地、畜禽防疫、资金保障等重大问题,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的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卫生、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畜禽养殖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和引导畜禽养殖、加工、销售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依法组建或者加入畜禽养殖合作社和行业协会。
  畜禽养殖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提高畜禽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第二章 规划布局

  第七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全省畜禽养殖布局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省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和区域优势,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编制畜禽养殖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生产、畜产品加工等实际情况,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优先扶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第九条 下列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为禁止养殖区,并向社会公布:
  (一)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调水工程干线及其设施的保护区域;
  (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三)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四)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区域;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第十条 下列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为控制养殖区,并向社会公布:
  (一)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
  (二)高密度饲养区;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第十一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乡规划,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离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二)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三)距离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畜禽交易市场、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500米以上;
  (四)距离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1500米以上;
  (五)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当地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
  (二)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防疫条件;
  (四)有对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五)场(区)建设布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同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内不得饲养两种以上的畜禽。

第三章 备案管理

  第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设计规模达到下列标准的,畜禽养殖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生猪存栏200头以上;
  (二)牛存栏50头以上;
  (三)羊存栏200只以上;
  (四)家禽存栏3000只以上;
  (五)兔存栏300只以上。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备案规模标准,由设区的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四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登记表;
  (二)畜禽养殖者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区位图、平面布局图;
  (五)生产管理和畜禽防疫制度;
  (六)污染防治设施验收文件。
  第十五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并发给畜禽养殖代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提出整改要求,达到条件要求后给予备案。
  备案格式由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畜禽养殖代码由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统一编号。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及时通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按规定汇总报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者、养殖地址、畜禽品种或者养殖规模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备案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变更手续。

第四章 生产管理

  第十八条 畜禽养殖者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畜禽养殖技术标准进行饲养,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九条 畜禽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并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饲养工作。  第二十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为其饲养的畜禽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提倡动物福利。
  禁止使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
  第二十一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使用规范,科学、合理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其他投入品。
  第二十二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畜禽进场检疫和日常防疫消毒、落实强制免疫计划并建立免疫档案,并配合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畜禽疫病检测检验和重大疫病控制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四条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者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畜禽养殖者应当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的防治措施,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
  第二十五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迅速、有效地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禁止销售、加工或者随意抛弃病死畜禽。
  第二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确保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鼓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实现废水、废气和其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禁止将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直接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排放。
  第二十八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建立并实行药物残留检测制度。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出售畜禽,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
  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检疫不合格或者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
  第二十九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下列事项:
  (一)畜禽的品种、来源、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名称、来源、规格、批号、批准文号,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奶畜应当载明生鲜乳的生产、检测、销售情况;
  (六)畜禽养殖代码、动物防疫合格证;
  (七)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还应当载明生鲜乳生产、销售情况。养蜂场应当建立养蜂档案,蜂产品出售时应当加贴蜂产品标识。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养殖档案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