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3 派尼生物
我们知道,母猪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效率进而提高产仔数,已成为广大养殖户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在日常猪场生产管理中应该如何着手呢?
当前很多猪病已不再像以前季节性发生,如流行性腹泻、圆环病、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猪病时有暴发,给猪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难度,这几种病毒病都要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治疗效果往往很差。
腹泻类疾病
猪的腹泻类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传染性腹泻是由特异性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在猪的胃肠道异常生长繁殖,甚至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在猪群中能相互传染的一类胃肠道传染病。非传染性腹泻主要由于消化机能不全,营养供给不够全面而造成的。传染性腹泻对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为严重,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类重要疾病。
一、猪流行性腹泻
病原体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临床特点:哺乳仔猪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排水样便,呈灰黄或灰色,粪便恶臭。有些吮乳后呕吐,吐出物含有凝固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自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尾。不食,不愿意走动,俯卧于地,不断颤抖,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断奶猪,肥育猪及母猪,全身症状轻微,有的吃食后不久呕吐。病猪排粥样或水样粪便,持续4-6天后自愈。
建议治疗方案:病猪隔离消毒,及时补液,可以让病猪饮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不能饮水的应静脉注射或腹腔内注5-10%的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酸中毒和脱水。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症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
临床特点:
A、哺乳仔猪:病仔猪于哺乳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粪便呈水样,黄色或灰白色,带有未消化的小凝乳块,恶臭。病猪很快脱水,体重明显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5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10日龄为50%左右)。病愈猪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
B、断奶猪及成年猪,症状轻微,表现减食,腹泻有时吃后呕吐,全身症状不明显,一般3-7日恢复。
建议治疗方案:腹泻仔猪肌注痢菌净,氯霉素,口服链霉素并进行注射或口服补液。严重的静脉输液5%葡萄糖液+硫酸阿米卡星+维生素C;发病保育仔猪:电解质液饮水,饲料添加木炭粉。育成猪,采用物理疗法:让猪只自由采食木炭碎片。
对猪腹泻类疾病,防治的主要思路是早发现早治疗,对症状明显的一定要对症治疗,及时补液,防脱水。环境控制上做好消毒防疫,避免交叉感染,二次感染。及时做好疫苗防控,对抗生素治疗的及时观察愈后是否良好,及时更换药物,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